top of page

Ace Ya

葉佳緯

台灣

​駐村時間

23/6/1

23/8/31

1990 年生,成長於彰化。2011 年共同成立 十三設計,2013 年畢業於 實踐大學建築系,目前就讀於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

創作方向涵蓋 建築、時間、城市與街道。大學畢業後,他深受臺灣建築的獨特魅力吸引,作品常以 臺灣建築 為主題,探討其在不同文化與時代影響下所產生的 「變形」、「解構」與「再組合」。

目前主要從事 視覺藝術創作,並與臺灣各地的在地團體合作,參與 城市走讀與工作營。透過 紀實調查與自由創作並行 的方式,探索藝術如何形塑我們對 土地、城市、色彩與建築 的想像。

​駐村計畫

羅東在 日治時期 是山區與平原之間的 物資與木業轉運中心。

戰後,由於 蘇澳港的擴建,宜蘭南部湧入大量勞動人口,而鄰近蘇澳的 羅東 憑藉其 地理優勢與良好的商業基礎,順勢發展為 提供外來者宴會、休憩與娛樂服務的城市。短短百年間,羅東從山腳下的一個 小聚落 躍升為 繁華之都。

儘管羅東的發展歷史 無法與鹿港、臺南等古城相比,但至今仍保留 豐富的歷史遺跡,我們可以從 舊建築與舊地名 窺見一二。例如,為了 灌溉與運輸,羅東鎮內曾經遍布大大小小的 水圳,當地居民的 工作與休閒 皆與 河川緊密相連。然而,近年來因應 水患治理,部分水路被 加蓋為馬路,使水道逐漸在 羅東的街景中消失。

幸運的是,羅東仍然保留了一些 地名與地標,記錄這座城市的過去。例如 「船仔頭石碑」,便訴說著羅東曾經擁有一座 熱鬧非凡的港口。雖然羅東的 水城記憶 部分被封存於地底,但 當我踩上滑板,沿著 舊河道上方的柏油路,依然能夠探索 羅東過去的樣貌。

羅東的 城市尺度 十分適合 以滑板代步,幾乎 二十分鐘內就能抵達任何地方。滑行速度不會過快,因此在移動的過程中,我仍能 細細觀察街道與建築。特別是在 夏日艷陽下,窗柱與花台的陰影 交錯出 明暗節奏,街屋立面隨著滑行變化,如同 流動的音樂。

在 羅東駐村的日子,我每天像 駕船滑行於川流之上,踏著滑板,重新發現 羅東的歷史、建築與城市空間。

  • Facebook
  • Instagram

Addresses:
浪花空間 Surfy Space宜蘭縣羅東鎮天津路73號

No. 73, Tianjin Rd., Luodong Township, Yilan County 265007 , Taiwan 

 

​中山科藝所 ZITA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一段8號4樓

​4F, No. 8, Section 1, Nanjing East Roa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Supported by

ministrator_0_edited.png

版權所有 超級浪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