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中山科藝所 講座
- HyperWave
- 6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5月28日,藝術家Arthur Francietta與張晏慈受邀於台北 中山科藝所——超級浪的會議與討論空間——分享他們的創作以及駐村經驗。
Arthur完成為期一個月、由法國在台協會與法國文化協會支持的 Villa Formose 計畫,於浪花進行的駐村。他是來自馬提尼克的藝術家與字體設計師,作品聚焦於少數族群的書寫系統及圖像語言,並以加勒比海文化為創作起點。
在講座中,他首先介紹了自己的創作背景與核心概念,闡述加勒比海脈絡及其字體設計相關作品,特別是少數族群文字系統的數位化。駐村期間,他聚焦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特別是傳統香蕉纖維編織的使用。這項素材為他帶來新的視角,對他來說香蕉這植物雖熟悉卻具爭議——在馬提尼克,香蕉大量種植與病蟲害防治導致嚴重的化學污染與生態災難。
此次駐村也讓他展開以單刷版畫(monotype printmaking)為基礎的圖像探索,並將此技術應用於畫布創作。未來他希望將這些單刷作品與纖維編織研究結合。
張晏慈是台灣的新媒體藝術家與導演,創作橫跨展演與劇場形式。她的創作關注台灣的故事與生態系統,作品如《永恆動物園》與《異常體》,邀請觀眾思考與野地或「他者」的關係。
她的作品融合裝置、影像、舞蹈與音樂,往往需要多方合作,這挑戰了傳統藝術訓練的方式,強調清晰的組織、具體的時程與可傳遞的創作理念。在這場講座中,她以「藝術家駐村」為主軸,分享駐村期間發展出的創作如何在後續轉化為其他形式的作品,展現駐村經驗如何成為創作的引擎。她也分享了自己在公共與私人研究機構及產業中的駐村經歷,並探討在這些不同機構的期待下,如何調整創作方式與溝通方式,同時保持藝術聲音的真實性。
衷心感謝兩位藝術家的精彩分享,也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的朋友!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